【摘自:中国建设报】
[摘要]近年来,媒体先后曝光了一些地方建设工程存在使用“瘦身钢筋”、“粉末砖头”、“海砂”、“易燃保温材料”等不合格建筑材料的现象,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甚至流入了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
近年来,媒体先后曝光了一些地方建设工程存在使用“瘦身钢筋”、“粉末砖头”、“海砂”、“易燃保温材料”等不合格建筑材料的现象,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甚至流入了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危及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群众中造成了较坏的影响,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历时1年多时间,主持自主研发了“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InternetMaterialTest简称IMT)”。系统旨在落实建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职责,解决当前工程质量材料检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着力打造智慧监管,努力建造放心工程。日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启动了“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
该系统对物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采用了电子标签(RFID)、近场通讯(NFC)、电子锁、人脸识别、二维码、广域网、3G通讯等先进信息科技技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协同工作和监管平台,在取样、见证、送样、检测等各个工作和监管环节建立“材料—人员—检测”的信息联动闭合,材料、人员、检测过程结果及时上传、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实现了检测全过程一体化智能管理。
该系统重点解决了8个问题。
“系统见证”确保了各方责任主体规范履职。实现了检测全过程可追溯监管,责任到人,重点解决了过去取样员、见证员不到场履职和“见而不证”的问题。
“手机开锁”杜绝了送检材料过程中的“掉包儿”情况的发生。送样使用配有电子锁的送样专用箱,通过系统技术设定,实现人与手机的惟一性绑定,并做到“一个手机开一把(电子)锁”。
“手机开锁”落实了送样见证责任,杜绝了送样环节的“掉包儿”。今后见证单位不再需要专设送样环节见证监督人员,降低了送样环节的人工管理成本。电子锁送样专用箱也可以成为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的盲样箱,安徽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检测科科长李军说:“今后在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也可以采用电子锁送样专用箱,我们在开展建筑材料的飞行检查时,可以实现盲样送检,做到真实、有效,避免人情干扰。”